宛平城

  • 宛平,自古即为京南门户,城建于明末崇祯十年(1637年),当时正是明朝的战乱时期,建此城以屯兵守卫京城。《日下旧闻考》曾记载:“卢沟畿辅咽喉,宜设兵防守,又需筑城以卫兵。”“局制虽小,而崇墉百雉,俨若雄关”。明时称“拱极”城;清时改名为“拱北”城,当时并不叫宛平,宛平县署在北京城内鼓楼附近。辛亥革命...[ 详 细 ]

元大都城墙遗址

  • 元大都城墙遗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和海淀区内,是元代大都城的外郭城墙遗址,主要以土夯筑,俗称“土城”。 城墙始建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到元顺帝至正十九年(1359年)竣工。为加强防御,又在大都城的十一个城门建造了瓮城和吊桥。明朝建立后,在原来元代城墙的基础上,用砖包砌起来,并将元代的北城...[ 详 细 ]

镇岗塔

  • 镇岗塔在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云岗村东的大土岗上,1957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塔创建於金代(1115-1234年)。相传塔所在地是一条龙脉,建塔者唯恐龙脉塌毁或逸迁,遂建塔镇之,改称“镇岗塔”。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重修。 该塔砖结构,平面八角形,实心,总高18米。塔基上有精美古朴的砖雕花...[ 详 细 ]

景泰陵

  • 景泰陵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山北部金山口,明朝景泰帝朱祁钰(公元1450-1458年)的陵寝。 朱祁钰是明英宗之弟。1449年,英宗在与蒙元残余军队的作战中被俘,朱祁钰临危受命,立国号景泰,并打败了蒙元残余势力,使得英宗返回京城。英宗重新夺回王位后,将朱祁钰废为亲王,并在其死后以王爷的规制葬于京西金山...[ 详 细 ]

孚王府

  • 孚王府位于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37号。是清朝康熙(1662年-1723年)皇帝第十三子允祥,封怡亲王时的府址。 孚王府坐北朝南,府中建筑布局可分为东、中、西三路。中间主要建筑有:正殿(银安殿),殿前左右各有配楼7间,后殿5间,后寝7间,最后是后罩楼7间。后罩楼两侧,各有一座独立的庭院。正院西侧有几个...[ 详 细 ]

居庸关关城云台

  • 居庸关关城云台原是居庸关城的一座过街塔的座子,位于关城中心。云台最早建于元至正年间(1345),它是一个雕刻得非常精美的白石台子。 关台用汉白玉石砌成,高9.5米,台基东西长26.84米,南北长17.57米。台顶四周的石栏杆、望柱、栏板、滴水龙头等建筑,都保持着元代的艺术风格。台基中央有一个门洞,门...[ 详 细 ]

北京可园

  • 可园座落在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外帽儿胡同,是清(1644年-1911年)末大学士文煜的宅第花园,是目前北京保存较好的宅园之一。 可园占地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70米。可园布局极为讲究,西路是一座四合院,中路最前面建有倒座房,前院有假山、水池,种有花草树木。中央有一座过厅,后院用回廊围成宽阔的院落种...[ 详 细 ]

北京站车站大楼

  • 北京站始建于公元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原址位于正阳门瓮城东侧(现老车站商城暨首铁文化宫所在地),旧称"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随着历史沿革,曾沿用前门站、北京站、北平站、北平东站等站名。1949年9月30日改称北京站至今,素有首都迎宾门之称。 北京站 新建北京站位于东单和建国门之间(北京...[ 详 细 ]

大高玄殿

  • 大高玄殿在西城区三座门大街23号,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建,是明清两代皇家的道观,后世多有修缮,殿坐北朝南,面积约1.3万平方米,成南北向长方形,正面有两重绿琉璃仿木结构券洞式3座门,门后为过厅式的大高玄门,大高玄门前原有旗杆(现仅存石座),后有钟鼓楼,正殿名大高玄殿,面阔7间,重檐黄琉璃筒瓦庑...[ 详 细 ]

金陵遗址

  • 金陵遗址位于房山区车场村至龙门口一带的云峰山下,距市区48公里,云峰山又称九龙山,因其有九条山脊如九龙奔腾而得名,金陵原在黑龙江省阿城县,公元1153年建都燕京(北京)后,于1155年迁来太祖睿陵和太宗陵,在云峰山脚下,修建了北京地区第一个皇家陵园,1156年又迁来始祖等10个帝陵,后熙宗、世宗、章...[ 详 细 ]

良乡多宝佛塔

  • 良乡多宝佛塔位于房山区良乡镇东北的燎石岗上,塔为平面八角形,高约36米,五级空心楼阁式,塔身第一层高大,正东南西北各辟券门,其余四面开直棂窗,檐下施隐作砖斗拱,有梯可登,四面原有佛龛,佛像已遭破坏,登塔可北望北京城,南眺涿州城,现为北京地区唯一的楼阁式塔,又称吴天塔,现已整修一新。 良乡东关外有一座...[ 详 细 ]

灵岳寺

  • 灵岳寺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北部5公里的白铁山上,灵岳寺创建于唐贞观年间,辽代时重建,此时称“白贴山院”,到了金代改称“灵岳寺”,即为现名,灵岳寺的寺院处于白铁山主峰前的平台上,其朝向为南,在中轴线上有山门、天王殿和释迦佛殿,寺的南部山门两侧为钟鼓楼遗址,其中天王殿为悬山式建筑,建筑设计极为巧妙,在殿内...[ 详 细 ]

琉璃河大桥

  • 琉璃河大桥位于房山区琉璃河北的京石公路上,是房山区境内最大的石拱桥,其规模仅次于卢沟桥,原为木桥,每到汛期常被冲毁,嘉靖十八年(1539年),开始修此桥,于嘉靖二十五年建成,石桥南北向,横跨琉璃河上,全长165.5米,宽10.3米,高8余米,共9孔,中孔最大,拱券正中雕有精美的兽头,桥体全部用巨大的...[ 详 细 ]

清净化城塔

  • 清净化城塔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安外黄寺大街,建于顺治九年(1652年)。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为纪念在这里圆寂的六世班禅,在西黄寺西侧建造衣冠塔,命名为“清净化城塔”。 清净化城塔院坐北朝南,平面呈南北向长方形,建筑面积900余平方米。该塔仿照印度佛陀迦耶式塔样式,用汉白玉砌筑。中间主塔高16米,建...[ 详 细 ]

北京天宁寺塔

  • 北京天宁寺舍利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通高57.8米。砖塔修建在一座巨大的四方平台上。大平台上是两层八角形平台塔基,塔基上为雕有莲花、狮头、佛佛、力士等雕刻的莲花座。莲花塔座上为高大的塔门层,塔门层以上为十三层密檐塔层。塔一般为“七级浮屠”,十三层为最高级别,一般为皇家特许。天宁寺塔上过去每层...[ 详 细 ]

万佛堂

  • 万佛堂位于房山区西北云蒙山南麓,有殿宇3座,为青砖发券无梁殿,该殿始建于唐朝,曾名“大历禅寺”,现称“大历万佛龙泉宝殿”,为明万历年间重建,殿内墙壁上有唐大历五年镶嵌的长23.08米,高2.47米、由31块汉白玉镌刻的“万菩萨法会图”巨幅浮雕,其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是我国难得的一件唐代浮雕艺术珍...[ 详 细 ]

皇史宬

  • 皇史宬也称表章库,是明清两代皇家档案馆,距今已有460多年历史。地处北京天安门东边南池子大街南口,占地面积846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皇史宬建于明朝嘉靖十三年7月,嘉靖十五年7月建成,是我国现存最完好的皇家档案库。 “宬”的是指古代用于藏书的屋子,皇史宬为整石雕砌,殿内大厅无梁无柱,地面...[ 详 细 ]

安徽会馆旧址

  • 安徽会馆是旧京著名会馆。位于北京市宣武区后孙公园胡同。原为明末清初学者孙承泽寓所“孙公园”的一部分。2006年05月25日,安徽会馆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清康熙年间,洪?创作的《长生殿》曾在这里的大戏楼演出。继孙承泽之后,清代曾有许多名人在此居住,如乾隆朝...[ 详 细 ]

北京辅仁大学旧址

  • 辅仁大学简称辅大。旧称:辅仁社、北京公教大学、私立北京辅仁大学、私立北平辅仁大学、国立辅仁大学。分国立和私立两种。其中私立北京/北平辅仁大学是民国时期高校,创始人之一同为复旦大学的马相伯先生。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前身学校之一。1952年被并入上述五间...[ 详 细 ]

北京鲁迅故居

  •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19号,是鲁迅1924年至1926年在北京的住所。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一生撰写了许多著作,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坟》、《野草》、《彷徨》等不朽作品,印行了《中国小说史略》、《热风》等著...[ 详 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