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东山塔

  • 东山塔位于连平县城五公里元善镇东山峰巅,也叫文笔塔,始建于明末清初,是连平县现存最高、最具规模古塔,也是连平作为古代州城标志。东山塔六角七层楼阁式,塔高三十一米。原塔采用火砖、石灰等材料砌成,原塔刹铅铸被盗走,后改为砖砌。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修复东山塔,砌筑加固塔基护坡,换补内外风化塔砖,改木板楼为钢铁...[ 详 细 ]

连平水口塔

  • 水口塔位于连平县上坪镇东阳村。水口塔建于清代。水口塔又称风水塔,塔六角五层楼阁式砖塔,高十六点八米,塔底层边长0-二五米,壁厚零点九七米。塔腔为壁内折上式结构,层层递减。塔身北向正面各层辟拱门,首层门宽一点零六米,二至四层门额分别嵌有“巨灵一臂”、“雄镇南天”、“扪星浴月”等字。各层用菱角牙砖与挑檐...[ 详 细 ]

东山苏公祠

  • 东山苏公祠(亦称永思堂)坐落于苏围村的中央,以正中央的地理位置彰显宗族血脉的权威与荣耀。五百多年前,东坡居士的第十五世孙苏东山,官至五品,走任桂林府推官。仕途兴起,宗脉流旺,明成化十七年苏公拓土兴建了永思堂。 东山苏公祠始建于明代,维修于清代,坐北朝南。府第式建筑,原建筑大部分损毁坍塌,现仅剩...[ 详 细 ]

黄潭寺遗址

  • 黄潭寺遗址位于河源市连平县元善镇,现有面积约12000平方米。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配合105国道建设发掘了850平方米,文化层可分二层,包括早晚两期遗存。早期遗存陶器以夹砂陶为主,泥质陶较少;纹饰主要为绳纹、条纹、偶见编织纹、方格纹和刻划纹;器型以三足器和圈足器为主,有鼎、豆、盘、罐...[ 详 细 ]

龟峰塔

  • 龟峰塔位于河源市源城区南堤路,面临东江与新丰江交汇之处,因其建在龟峰山上而得名。 龟峰塔建于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明万历三十年维修。塔为六角七级楼阁式砖塔,通高42.6米,由塔基、塔身和塔刹组成。外观七层,塔内分为一明一暗,计十三层。每层辟真门一个,穿门绕平座折上可登临各级。塔身每层外面...[ 详 细 ]

苏区革命遗址群

  • 紫金县苏区革命旧址群位于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苏区镇,该镇是1958年国务院批准以“苏区”命名的著名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时期,苏区是全国最早建立农会组织、农民武装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地方之一,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和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早期中共紫金县委、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海陆紫苏维埃...[ 详 细 ]

文天祥二女墓

  • 文天祥二女墓在太湖镇三角村苏坑北部山麓。墓的主穴碑文曰:“敕封护国仙神烈女定娘、寿娘合墓”,横批是“仙宫”。墓穴前两旁,石雕丹柱成对高耸。遮墙石盖栉比鳞次,火砖石灰围墙延伸抱拢。墓前有一偌大拜坪,碑座林立。《文山二女墓记》和《宋故丞相文信公二女墓铭》,东西分立。其间,有历朝创、修墓地善信捐题芳名录,...[ 详 细 ]

龙川下塔

  • 下塔位于田心镇塔峰村,宋代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又名“仙塔”。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创建,明万历乙已(1605年)重修。至今已有885年历史。塔身铭文砖有“宣和二年庚子”字样,下塔为平面四角七层楼阁式砖塔。高25米。塔外观黄灰色。花岗岩条石垫基,以上皆用砖砌。首层边长4.4米,西面辟一门可入塔...[ 详 细 ]

淞沪抗日和籍烈士纪念碑

  • 广东和平十九路军纪念碑是中国第一座抗日纪念碑。当年淞沪抗战广东和平籍将士共有48人战死沙场;翌年和平县老百姓自发捐款,买下东山岭的一个小山头,修建烈士纪念碑,成为全国第一座建成的抗日纪念碑 。 广州的十九路军纪念碑全国闻名,但有人可能不知道广东省还有一座纪念十九路军烈士纪念碑——位于和平县的淞沪抗战...[ 详 细 ]

阮啸仙故居

  • 阮啸仙故居位于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1989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省人民政府重新核定公布。 阮啸仙故居始建于清代时期,1996年首次修复,2004年底重新维修并完善护墙、排水、绿化等附属设施,建筑结构属三进院落式客家民居建筑巾地面积2000㎡,房屋建筑面积...[ 详 细 ]

桂山石楼

  • 桂山石楼位于紫金县城东南33公里的龙窝镇桂山村,距龙窝圩镇5公里。该楼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2年),历时四五十年建成,主楼平面为长方形,占地约300平方米,高6层、20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一、二层用花岗岩条石砌筑,墙厚1.5米;三至六层用以明朝规格火砖砌成,墙厚50~60厘米。 主楼前...[ 详 细 ]

南岭德先楼

  • 南岭德先楼位于紫金县城东南62公里南岭镇高新村,距南岭圩2公里。该楼始建于清朝末年,历经30多年建成。全屋采用花岗岩条石与砖瓦木结构建筑,有房间120间,建筑面积3800多平方米。大门联:德期辅世,先耀齐家。该楼布局造型独特,在客家围龙屋中独具一格,上下栋有落差联结成一体,厅堂错落有序,采光良好,走...[ 详 细 ]

龙川县农民军总部旧址

  • 龙川县农民军总部旧址位于龙川县佗城镇百岁街朱家祠。 1926年5月中旬,龙川县农民协会成立后。为适应农会斗争需要,6月初在县城朱家祠成立县农民自卫军总队,以保卫县城各革命团体,保护“二五”减租的顺利进行。广州农讲所毕业的龙川籍学员黄自强任总队长,队员由各区、乡农协选调80余名青年农民组成,后发展到4...[ 详 细 ]

龙川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 龙川县农-动讲习所旧址位于龙川县佗城镇百岁街郑、叶家祠。 在广州农讲所的影响下,1927年1月,广州农讲所第五届学员黄自强,在龙川郑家祠堂创办县农-动讲习所,-县长罗俊超兼任班主任,黄为副班主任具体负责班务。龙川农讲所仿效广州农-动讲习所的办学宗旨与具体做法,举办农运训练班,招收学员100。学员一半...[ 详 细 ]

龙川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 龙川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龙川县佗城镇三印村上印寨。 1928年春,龙川县早期共产党人、广州“农讲所”第二期学员、四甲青年黄克,在参加广州起义后奉广东省委之命回乡组织革命斗争。黄克回到龙川后,改选了龙川特支,任龙川特支书记。2月初,黄克在四甲上印寨组织召开附近乡农会、县农协会和农民自卫军代表大会,成立...[ 详 细 ]

嘉禾岗围龙屋

  • 嘉禾岗围龙屋——位于大坝镇高发村,典型的客家民居 在和平县大坝镇高发村嘉禾岗,有一座围龙屋,因为历代人才辈出,风光独好且蕴含着不少传奇故事,不仅为和平人津津乐道,而且在河源也较为知名,它就是——“外翰第”。 嘉禾岗围龙屋座落在和平县大坝镇高发村,由黄姓人建于清代,坐北向南,形似马蹄状。围龙屋共有三堂...[ 详 细 ]

林寨古村落

  • 林寨古村位于河源市和平县,是陈姓聚居地;据史载,该村建制于秦朝,公元前214年前,秦始皇派大军南下时,南越王赵佗为防御来犯之敌,派属下一姓林将军到当地筑寨守关,官府后来便用其姓命名该寨。清代至民国期间,林寨村民兴建起颇具规模的古民居群——四角楼每座占地1000至3000平方米不等,四角置碉楼,高达8...[ 详 细 ]

徐傅霖故居

  • 在广东粤北山区河源市和平县下车镇石含村有一座名为“浰东小筑”的古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它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为传统客家民居四角楼。 浰东小筑,它的创建者为近代名人徐傅霖。徐傅霖,字梦岩,邑人尊称其为“梦公”,广东省和平县下车镇石含村人,生于1874年,前清秀才,京师政法学堂毕业后,留学日本京都政法大...[ 详 细 ]

华表塔

  • 华表塔,原名黄猄社塔,位于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彭寨镇墩头村。古时,因坐落在华表自然村,世人为了方便称呼,故更名为华表塔。它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是由当地村民集资建造,清乾隆6年重修,民国26年续修。华表塔是和平县最古老的建筑之一。1955年被列入和平县第一个文物保护单位;1989...[ 详 细 ]

坑仔里遗址

  • 坑子仔里遗址位于龙川县佗城镇西南坑子里山。年代为商时期。1956年发现。其后多次复查。文化层厚0.6米。出土较多陶器和石器。陶器有折肩凹底罐、浅盘细把豆、杯、圈足鸡形壶、纺轮等,纹饰以方格纹为主,还有曲折纹、双线方格纹等。石器有梯形锛、有肩锛、镞、戈、环等。据考察,部分遗物似为墓葬所出。 1962年...[ 详 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