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旅游分享> 湖南省> 株洲市>

接龙桥码头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接龙桥码头位于渌口古镇渌江岸边,修筑于清代光绪十六年(1878),麻石砌成,跨渌口北岸塘山水,平面呈人字形。长20.4米,宽2米,面积约40平方米。是昔日渌口古镇商业繁荣及渌江航运发展的见证物,是重要的交通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说到接龙桥,不得不提湘潭老街十八总。“湘潭十八总”,一到八总在渌口,九至十八总才在湘潭。古时候的渌口老街与湘潭的老城区,都位于湘江边,主体部分都是江边的二条老街,这二条老街每过一到两里有一个集市,被称为“总”。渌口的老人们都说,商业和集市,是先在渌口设一总到八总,后才在湘潭城关镇设九总到十八总。“总”的另一种说法,是指古时候湘潭更夫敲更的范围划分,从一总到十八总,每个区域都安排一个专门的更夫进行敲更,因此湘潭的老城区被分成了“十八总”。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渌口老街还保留了更夫打更的习惯,一名六七十岁的老年更夫,提三角煤油灯,敲一下锣,喊着“小心火烛!”“关好门窗!”他从渌口半边街一总来回走到关口八总,每天从傍晚一直敲到凌晨天亮。渌口解放前为湘潭县管辖,1965年4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株洲县,隶属株洲市,一直至今。民间曾广为流传一个段子:“长沙有个岳麓山,小小渌口配湘潭”,意思是说渌口有八总,湘潭有十总,号称十八总,没有渌口的八总,这十八总就配不起。总,就是码头行业的意思,十八总是从渌口延伸到湘潭,一个总大约一公里远,沿途商铺林立。一总做小百货、小手艺,如铜匠、铁匠、篾匠。二总是谷码头,开粮铺,做谷子生意,1985年的株洲县志对渌口的八总略有记载。当年的渌口老街相当繁华,有小南京之称。位于小南京里的接龙桥码头自然也使命重大。醴陵、攸县、茶陵那边的瓷器、煤炭、农产品都要经过接龙桥码头流经湘江、洞庭湖等五湖四海。老人们回忆,接龙桥码头是在60多年前加宽加固。因连接“一总”和“二总”,又得名“接拢桥”,文革中曾经改为支农桥。2012年,接龙桥再次修缮,装上了路灯,新的水泥栏杆挡住古旧麻石栏杆,其实接龙桥的桥头、桥尾有二处码头。桥头是接龙桥码头,渌口第一湾中段,修筑于清代,花岗岩垒成的阶梯,平面呈人字形。接龙桥有几处桥拱,修桥的材料为石条,桥面一直顺着江边通往半边街方向。桥边有麻石搭成的护栏,由于铺路,护栏已经被一堵矮墙挡住。上岸就是接龙桥面马路,码头上,四面八方的货物、旅客不断涌来,与渌口沙河里码头、关口码头一起,成为当时渌口古镇的交通要塞。桥尾是二总堂码头,同样是花岗岩阶梯,弯曲、陡峭,少有船舶停靠。码头有二处出口上街,一处是上伏波岭,1927年2月3日,毛主席当年来伏波岭考察农民运动,就是从这个码头上岸。

“无店一条街,半边街;无燕一个窝,燕窝里;无水一座桥,接龙桥。”据年岁已高的老人回忆,“接龙桥”三个字由出生于清朝光绪年间的彭玉麟所题。彭玉麟,字雪琴,湖南人,生于嘉庆二十一年。湘军水师统领。官至兵部尚书,一等轻车都尉,加太子少保。赠太子太保,谥刚直。半圆形空白处原是一块碑文,详细记载了“接龙桥”修建的年月日以及所费材料,由谁捐资修建等相关记载,可惜不知何年何月被盗,从此历史再无考证,成为一大憾事。据说,“接龙桥”修建时,它原本真的是一座桥,承载过一座桥的使命,被渌口无数老百姓的双脚或怜惜或粗暴地践踏过、触摸过。端午节,接龙桥上看龙船,是这里最热闹的时段。渌口话与醴陵话相同,龙船就是“龙舟”。老人们说,上世纪从三、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每年的龙舟赛,都是在这座不跨江不跨河的接龙桥桥下的渌江第一湾进行。端午节前,街上有钱的商贾轮流做东,召集老街上的人商量好赛龙舟的日子。龙舟划手,都是清一色的壮实男人,一般会在四月中就开始练习,练习时仅上身穿个布背心。据说,划动浆是要扭动0,当年的棉布短裤不耐穿,只能穿上一、二天,划手们都不穿短裤就是公开的秘密,练习划龙舟不靠岸,只在河中央进行。那些天,有的商家和老街的住户会到接龙桥上,看到练习的龙舟,就在花岗岩栏杆边燃放一大盘鞭炮,求平安,求财神。河中央的龙舟,立即往接龙桥靠拢,随着鼓点“锵咚咚”,划手们就会吆喝着“哦嗬!”快速地朝伏波岭小石沩划去,并且大回转,再划上水,看到龙舟上水了,燃放鞭炮的人则会喜笑颜开,

接龙桥,由于它的低调,注定了是一段被很多人遗忘的历史。可能就连渌口土著人也知之甚少,就算有人坐船在渌江里捞沙、捕鱼、游玩,也很少有人会去注意在幽静的渌口老街挨着渌江的临水砖墙上,有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接龙桥”。它太不起眼了,不起眼得可以让人漠视它的存在。更因为它早已结束了它作为“桥”的使命,就连渌口老街同样见证了历史变迁,承载着历史沧桑的青石板路都已被千篇一律的水泥路代替,何况一座早就不复存在的青石板桥?

不管你记得也好,忘记也好,“接龙桥”码头曾经真实地存在过,也曾经热闹辉煌过。如今,它老了,它累了,只想安安静静地呆在那里,以它那博大的胸怀,慈爱的目光温柔地注视着每日熙熙攘攘为名利,早已忘了停下来享受慢生活的的现代人!

世界文化遗产

  •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屹立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北红山上的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中叶(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布达拉宫缘何而建,一说是因为发展需要,松赞干布为巩固政权,将统治中心从山南泽当一带迁至拉萨,为了防御外来侵略,于是在拉萨红山上建造了红山宫,这是布达拉宫最早的称谓。另一说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大唐文成公主,

  • 鼓浪屿
    鼓浪屿

    鼓浪屿是厦门西南禺的一座小岛,面积1.77平方千米,以700米宽的海峡与市区相隔。岛上四季如春,岛上树木丛生,丘陵起伏,有海上花园的美称,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因为岛上有一中空巨石,海浪拍击声如鼓鸣而得名。岛上最高处叫日光岩,附近有民族英雄郑成功当年训练水师的水操台遗址。海边有菽庄花园,花园旁边的金

  •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是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镇,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0°14′,北纬26°52′。 古城位于县境的中部,海拔2400余米。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 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代皇帝及皇后之陵墓的简称,在北京西北约44公里的昌平县天寿山下的小盆地上,面积约40平方公里。从德胜门驱车直下,向北经沙河、昌平就可到达十三陵了。十三陵十三座墓陵的建筑布局、规制等基本相同,只在面积大小、建筑繁简等方面略有差异。其中明成祖朱棣所葬之墓——长陵,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大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