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旅游分享> 河南省> 许昌市> 魏都旅游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今,农民逐渐‘洗脚上田’,很多传统的农耕文化已经或者正在消失。作为高校,我们有责任保护农耕文化,守护农耕文化的‘根’。”日前,在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以下简称“农博馆”),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名誉馆长汪庆华如是说。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位于许昌学院一角,是仿制20世纪50年代的一栋两层建筑,从外观上看,蓝砖、红瓦、白柱,与美丽的校园交相辉映。在农博馆内,耧、犁、锄、耙、食盒、蓑衣、草鞋……2000余件已经渐行渐远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被分门别类地陈列在18个展厅中,供参观者欣赏。它的存在,全方位勾画出了近现代中原农耕文化的全景图。

着手建馆,走街闯巷搜农具

2010年年初,许昌学院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决定建设农博馆,以抢救性地收集、存留、研究和展示中华民族传统农耕生产生活用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通过专家论证后,汪庆华和他的团队开始专心筹建农博馆。问题接踵而来,现在的农村变化太大,很多东西早已消失不见,即使存在,年轻的学生也未必认得。眼看大半年过去了,搜集来的东西寥寥无几。

此路不通,只好另辟蹊径。随后,大家前往郏县、滑县、虞城等地寻找民间收藏家,希望从那里有所收获,但效果也不甚理想。“我们开始搜集的时间还是晚了,很多东西已经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圈。后来,我们决定到农村,挨家挨户去找、去发现。”团队成员徐中森告诉记者,他们利用休息时间,到处打听,到农户家里一趟又一趟地寻找。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到农博馆开馆前夕,收集到的展品有1000余件。

正式开馆,东奔西走找定位

展品有了,但怎样才能让农博馆定位准确、特色突出?

为了全面了解专题博物馆的现状,农耕馆专家团队前往北京、南京、西安、武汉等地进行考察。考察后,他们发现,中国的东南西北几个城市的专题博物院都有对农耕文化的历史研究,但对中原农耕器具的收藏很有限。为此,大家经过研究、讨论决定,农博馆的建立要以差异化定位,彰显特色,突出“中”“近”“深”“全”“真”,即立足以河南省为主要区域的大中原,挖掘和展现中国中部地区传统农耕文化的特征和风貌;以当下为历史立足点回望过去,重在记载和展现近代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十年来刚刚消逝和正在变化的事物与境况;以大量文字展板深入挖掘和揭示“人”“物”“事”“境”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突出研究功能和教育功能;全方位展示农耕社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农村风貌和文化现象,努力勾画出中原农耕文化的全景图;展品不求外观华丽,但求真品真实,宁缺勿仿,宁旧勿新。目前,所有展品都是来自民间的珍品,均记载出处及捐献人,尽可能原汁原味地反映传统农耕风貌。

“古朴物件勾起了很多古朴的回忆,有中原大地远古先人的智慧结晶,也有近代国民丰富的文化生活,当然还有小时候做农活儿时的珍贵回忆。中原农耕文化博大精深,令人叹为观止。”这是参观者张康凯的留言。自2012年12月30日开馆以来,农博馆迎来了许多参观者,据不完全统计,共有参观团队200余支,累计30000余人次,其中不乏专程到访考察的有关单位和有关专家,还有来自美国、英国、日本的农业研究专家和文化学者。同时,农博馆被命名为许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荣获第七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农耕馆2014年8月4日得到省文物局的正式批复,2014年9月17日,农博馆标识被国家出版局注册登记。

后续发展,思前想后挖内涵

“农博馆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升的过程。今后,我们在抓好日常开馆运行和持续搜寻稀缺展品、不断充实展馆的基础上,还要着力抓好农博馆的内涵建设。”在取得一定成果后,对于农博馆的发展,汪庆华一直在思考。

对于农博馆的长远发展,农耕馆专家团队谋划了“围绕一个重点、建好两个平台、五点特色突出个性、四策并举深化内涵”的工作策略。“围绕一个重点”,就是把高校和博物馆有机结合,强化农博馆的文化价值,突出育人功能,注重学术研究,彰显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建好两个平台”,就是分别建好实物展馆和网络展馆两个平台,努力扩大展馆受众面和社会影响力;在具体策略上坚持通过既定的“中”“近”“深”“全”“真”五点定位来突出个性、彰显特色;同时,通过抓好中原农耕文化典籍资料、中原农耕文化摄影图片、中原农耕文化视频影像、中原农耕文化口述历史等四个方面的持续建设来深化农博馆的文化内涵。其中,重中之重是广泛调研和深入发掘中原地区目前尚存的传统农耕生产方式、生活环境、文化活动、古村风韵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使农博馆成为全方位收藏和展示中原农耕文化的重要平台。

许昌学院创建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不仅体现了可贵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而且也符合许昌学院深入推进转型发展,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努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科技大学的发展要求。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整合校内外有关资源,形成强大合力,在“一体两翼”的涉农研究方向上持续努力,不断取得新成果。

世界文化遗产

  •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屹立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北红山上的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中叶(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布达拉宫缘何而建,一说是因为发展需要,松赞干布为巩固政权,将统治中心从山南泽当一带迁至拉萨,为了防御外来侵略,于是在拉萨红山上建造了红山宫,这是布达拉宫最早的称谓。另一说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大唐文成公主,

  • 鼓浪屿
    鼓浪屿

    鼓浪屿是厦门西南禺的一座小岛,面积1.77平方千米,以700米宽的海峡与市区相隔。岛上四季如春,岛上树木丛生,丘陵起伏,有海上花园的美称,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因为岛上有一中空巨石,海浪拍击声如鼓鸣而得名。岛上最高处叫日光岩,附近有民族英雄郑成功当年训练水师的水操台遗址。海边有菽庄花园,花园旁边的金

  •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是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镇,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0°14′,北纬26°52′。 古城位于县境的中部,海拔2400余米。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 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代皇帝及皇后之陵墓的简称,在北京西北约44公里的昌平县天寿山下的小盆地上,面积约40平方公里。从德胜门驱车直下,向北经沙河、昌平就可到达十三陵了。十三陵十三座墓陵的建筑布局、规制等基本相同,只在面积大小、建筑繁简等方面略有差异。其中明成祖朱棣所葬之墓——长陵,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大的。长